【海南】海南黎族,非物质文化遗产亮点多多

Juliet 4898 2022-11-01 22:36:15

微信图片_20221101233644.jpg

(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团考察白查村)

在历史长河中,海南黎族创造了丰 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。11月1日,参加2022年“行走中国·海外华文媒体海南行”活动的来自英国、罗马尼亚、瑞士、意大利、法国、美国、委内瑞拉、俄罗斯、印度尼西亚、菲律宾、韩国、日本等17个国家的20多位华文媒体代表来到海南东方市,走访了民间黎族民俗物馆,探访了江边乡白查村,了解黎族民族文化之美。

黎锦技艺,源远流长

“我这一生的最大追求就是黎族文化保护,让民族精神传承下来。”面对海外华文媒体采访代表们,东方市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收藏研究会会长符进平很激动,每一个藏品的背后,都是一段传说或者故事,从老人的口中转述描绘出来,格外的生动,龙被要按照子女划分分家传承的习俗、树皮做成的衣服、刺绣精美的黎族帽子,采访代表们都深深地迷住了,来自加拿大共生传媒的总编胡宪,还忍不住要求再他再讲一遍,她一边录着视频一边说:”我要把这些故事都带回加拿大。”

微信图片_20221101234648.jpg

(东方市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收藏研究会会长符进平介绍龙被)

微信图片_20221101234936.jpg

(龙被上的精美黎绣图案)

据介绍,海南岛黎锦纺、染、织、绣技艺是黎族人传承了3000年的古老技艺,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,被誉为中国纺织史上的“活化石”。

黎族人纺纱、织布的原料是海南特有的吉贝棉,又称海岛棉。染料也源自热带雨林丰富的植被资源。三国吴国人万震在《南洲异物志》中就曾记述黎族先民已会用吉贝作“五色斑布”。相传,一位姑娘上山穿的白筒裙被植物的汁液染上斑斓的颜色,十分漂亮,黎族人从中逐渐摸索出利用苏木、黄姜、蓝靛草、谷木、牛锤木和枫叶将纱线染成红、黄、蓝、绿、棕和黑等颜色。

微信图片_20221101234349.jpg(白查村妇女展示的黎族染织)

黎族没有自己的文字,黎锦图案是黎族各方言的标志符号,这些原始的文化符号,记录了黎族各方言区的文化生态,生动体现了黎族的生产活动和民俗风情,从某种意义上说,黎锦是浓缩了黎族历史与文化的独特“史书”。

微信图片_20221101234430.jpg(白查村黎族妇女帽子刺绣图案)

传统的手工织锦需要坐在地上,腰上缠着腰织机的一端,足尖撑起另一端脚踏棍,双腿伸直,时间久了,腿麻腰酸。但是在白查村,考察团代表们看到一个小女孩非常认真地跟着外婆学习防线。按照黎族传统,黎锦技艺“传女不传男”,在展示黎锦技艺的队伍里,不少妇女都是母女关系,有的甚至一家四代都在传习黎锦技艺。

微信图片_20221101235941.jpg

(白查村妇女展示黎锦制作技艺)

微信图片_20221101235932.jpg

(黎族小女孩认真跟着外婆学纺线)

船形屋营造技艺,别具一格

船型屋是黎族最古老的民居,其外形像船篷,故名船型屋。一进入白查村,采访团代表们就看到几个小伙子,正在兑着干草和泥,准备砌墙。

微信图片_20221101234326.jpg(白查村船型屋建造)

船型屋多拱形状,用红、白藤扎架,拱形的人字屋顶上盖以厚厚的芭草或葵叶,几乎一直延伸到地面上,从远处看,犹如一艘倒扣的船。其圆拱造型利于抵抗台风的侵袭,架空的结构有防湿、防瘴、防雨的作用,茅草屋面也有较好的防潮、隔热功能。而且能就地取材,拆建也很方便。鉴于这些优点,船形屋得以世代流传下来。

微信图片_20221101234336.jpg(放粮食的船型屋是离地的,有利防潮)

东方市博物馆馆长秦巍巍介绍说,船型屋中还一个特别,被称之为隆闺。“隆闺”是黎语,大意是“不设灶的房子”。黎族习俗孩子长大到十三四岁,就要搬到“隆闺”去住,男孩子自己上山备料盖“隆闺”,女孩子由父母帮盖,主要也是用来黎族少年男女恋爱联谊之地。

微信图片_20221102000228.jpg

据了解,白查村是海南船形屋保存得最完整的自然村落之一,完整地保存了81间船型屋。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,已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这也是海南省首个建筑类古遗址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(本网记者 juliet)


上一篇:【海南】海外华文媒体走进霸王岭,体验森森森呼吸热带雨林之美
下一篇:全美多地报告抗生素短缺,冬季恐无药可用!
相关文章

 发表评论
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

返回顶部小火箭